焦點4:智能開關市場未來

3—5年能否形成氣候?
54%的企業認為:
智能開關未來待觀察
最近兩年,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電工行業,都對智能家居產品抱有很高的期待,也在全力布局與推動智能事業發展。“智能開關市場未來3—5年能否形成氣候?”,調研結果:7家企業投給“可以實現”,6家企業投給“為時尚早”。
認為“可以實現”的電工企業是這樣考慮的:1、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智能技術的成熟為智能開關蓬勃發展創造了條件;2、智能家居已經進入重要的成長期 ,智能開關的市場潛力巨大,越來越多的傳統電工企業已在智能開關領域發力;3、80、90后逐漸成為消費的主力軍,與傳統開關相比,智能開關節能、環保、舒適等特點更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
而認為“為時尚早”的企業則是從市場上大多數涉足智能開關領域的企業賦予了產品復雜的操作、不切實際的功能以及缺乏人性化的交互設計,忽略了用戶的實際體驗;終端消費者對智能開關的認知不高,智能開關與傳統開關的升級實現無縫銜接需要一個過程;智能開關的價格過高,且安裝方式過于復雜,消費者難以接受等原因考慮。
有行業資深人士分析到,目前智能家居的主要形式是以手機作為控制平臺,將家居內的電器作為節點,通過局域網或互聯網進行控制,開關插座的智能化實際上是一個遠程控制的問題。
未來家居的智能化,不會以電工產品為核心,而是家電產品的升級,獨立實現智能化。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電工產品會一成不變,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工產品也將增加許多具有智能化功能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新需求。
建言獻策
行動“先行一步”
未來“遇見未來”
“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在這個極速變化的時代,昨天的成功不能續寫明天的輝煌,唯有不斷實現自我突破,時刻將“變革之箭”架在弦上,才能真正實現不敗不破,成為最終贏家。
迎合消費需求,強化核心競爭力。現階段,對于電工行業來說,在終端市場上,電工產品的競爭僅僅體現在價格上,在技術和設計上都尚未形成很明顯、分層次的差異化競爭。因此,電工企業想要搶占更多市場份額,需要對市場和產品進行精準定位,根據目標客戶群不斷變化的需求提供不斷更新的產品,迎合消費需求,全面提高核心競爭力。
如面對當前年輕化的消費市場,鴻雁針對性地推出了“鴻雁iHouse智能輕奢開關系列”,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市場中。鴻雁表示,期望通過“iHouse”將鴻雁“環保節能、安全健康、輕奢有度”的消費概念傳輸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在使用產品過程中,逐漸認可“輕奢”的消費態度。
優化產品布局,增加產品附加值。任何一種產品,只有被購買和使用,其價值才能得以彰顯。從當前電工產品的消費特點來看,未來電工市場會更加成熟化、專業化,用戶購買行為也會更加理性化、個性化。基礎功能型產品將逐步被弱化,而更加智能化、更具裝飾性或更具價值感的電工產品將更受歡迎,因此,電工品牌首先要優化產品布局。
獅盾電氣營銷副總經理任偉表示,面對市場變化,獅盾電氣不但對產品結構進行了挑整,還持續堅持產品創新,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實行了精益化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在市場發展中“穩中求進”。
渠道深耕細作,提升終端商家黏度。 沒有網絡覆蓋率,何談“品牌建設”和“企業發展”?家的電器總經理匡建曾表示,渠道就是產品到用戶的橋梁,它不僅僅指的是分銷網點,還包括對產品銷售有推力的隱形渠道,如導購、電工、設計師、項目經理等,“做渠道就是攢人頭”,“人頭”攢得越多,產品接觸用戶的機會就越大,業績就會越好。當然,在數量積累的同時,還要注重質量的提升以及渠道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渠道做好。
對于電工品牌來說,深耕渠道不僅要盡可能多地拓展網點,還要確保每個網點的質量,強化對終端渠道的服務,通過集中作業、政策扶持等措施,來積極提升合作商家的銷售業績,為他們搭建更好的合作平臺,如此,才能提升廠商之間的黏度。
完善經營管理,創新銷售模式。創新經營模式及銷售模式對于電工企業實現自我突破更為關鍵。相對于“產品創新”,“銷售模式創新”效果可能來得更為持久。如果銷售模式過于傳統,必將形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再好的產品,推廣效果也將變得很低下,并消耗大量寶貴的營銷資源,錯失沖擊市場的最佳時機。
創新經營模式是指重新排列整合渠道各環節的資源,根據產品本身的定位,與競爭對手實現差異化競爭,在最短時間實現競爭優勢,并獲得銷售規模。“模式創新”涉及的條件和元素更為復雜,因而抗復制能力遠比產品強,一旦成功,更有利于企業獲得持久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