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時·艾菲特、美瑞帝斯等企業有10多年的外銷經驗,產品多銷往北美等市場,國內外美式燈的消費習慣有什么不同嗎?
美時·艾菲特總經理王進
美國的消費者,并不是特別關注材質,他們更多的看產品的藝術性如何?工藝和品質如何?產品貴,主要是人工貴。
而國內呢?首先看材質,比如:銅的可能比鐵的貴;其次看價格等。而對產品的工藝、藝術性等關注較少。
而經銷商呢,看到別人說好就跟著做,但究竟好在哪里,卻很少有人能看得懂。
美瑞帝斯總經理朱小華
國內,我們開發產品常常是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而在美國,常常是混搭。國內這樣做,可能把產品搭配好,可以讓終端導購傻瓜式的銷售,一下子賣好幾盞燈給客戶。
在國外,一個設計師通常每年出2-3款新品,出5款就非常不錯了。但國內出新品的速度、數量都要大很多。總的來說,國內廠商對產品的鉆研都不夠,國外的經銷商也有比較深的專業水平,一個產品出來后會提出自己的建議,要求廠家不斷修改,而國內經銷商常常是只管向廠家拿貨。
創新、研發是燈飾行業中講得比較多、但現實卻有點不容樂觀的兩個詞語。對于創新,各位如何理解?
霓賞燈飾總經理陳見
任何產品潮流,都有一個輪回。比如,八九十年代,流行喇叭褲,這一兩年,喇叭褲的潮流又轉回來了。但是不是跟二三十年的一模一樣呢?絕對不是。現在的喇叭褲是從小腿以下開始微喇。這說明什么問題?我們要隨著時代在原有的基礎上做細節上的創新。
奢簡燈飾董事長陳陽
現在大家都在說原創。什么是原創?在我看來,如果只是在燈具的外觀造型上做些修改,或者改動下燈具的設計結構,這不叫原創。真正的原創是顛覆性的創新,不管是外觀還是材質或者設計理念,都一定要區別于傳統,但又不偏離市場主流消費需求!
就設計這塊來講,目前許多燈飾設計師并沒有自己的設計理念,可能仿著別人的燈來做自己的設計。這樣的話,是很難有自己的品牌故事和文化的,燈的設計風格也難以延續。

美時·艾菲特展廳
在美式燈經營中,大家都曾遇到了哪些難點?
宏光照明董事長黃亮竣(帝拿)
宏光原來是做整體家居照明的,2010年開始切入美式燈。一開始覺得可以利用宏光原有經銷渠道———那時宏光在全國已有1000多個網點了。但后來發現,吻合度是有所欠缺的,因為花燈跟家居照明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我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研究美式燈,從東莞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直到2012年才真正向市場推出美式燈產品。
在這個過程中,帝拿的投入也非常巨大的。現在,做美式燈的廠家很多,好的方面是大家一起把美式燈這個品類的市場做大了,壞的方面就是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這便給有心做品牌的企業帶來了很大困惑。
霓賞燈飾總經理陳見
做燈的,最怕的就是遇到三無小廠———你的成本,他的賣價,叫你告也不是,不告也不是。霓賞以前主要做出口,現在外銷還是占比較大的比重。國內外消費習慣有比較大的差別,所以設計也得分別對待。這幾年做國內市場給人感覺就像過山車一樣。希望我們能更多地學習、了解國內市場,爭取在內銷業務上今年也有大的發展。
目前,美式燈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您看來,未來能活下來的美式燈企業必須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
米蘇燈飾市場總監周遠存
在此分享下米蘇的三點經驗:
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了解客戶想要什么?美式燈是一個比較小眾的市場,如果在這個小眾里還不能精準地把握客戶,就很難有大的發展。米蘇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非常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面對的是什么樣的消費人群,他們的審美取向、信息獲取渠道等怎樣?
在專賣店的標準化方面做得相對成熟;
加強經銷商的品牌黏性,讓廠家的支持服務政策能更接地氣、落實執行到位。 比如:我們現在市場部有10多個人,終端要搞活動,我們會提供標準的活動方案給經銷商。同時,還會幫助經銷商進行數據分析,從數據中洞察區域市場的商機和變化等。
同記家居館營銷總監余曉鵬
同記從2015年開始做美式燈,我們不走原汁原味的美式,而是要做中國老百姓看得懂的美式燈。在終端專賣店方面,同記有三個標準:統一的裝修、統一的布場、統一的定價。
一開始,經銷商很不理解,但后面就知道這樣做的好處了。請外面的人裝修,可能價錢上便宜點,但后續服務效果可能會差些。將裝修、產品搭配組合這些都交給廠家來做,就可以省很多麻煩。
臻品燈飾運營總監戚新強
廠家不能為了開專賣店而開專賣店。把店開起來,只是第一步,后面還需要有一系列的支撐,要給到經銷商系統的指導,讓他們贏利、賺錢。否則,不管是廠家,還是商家,壓力都非常大。

霓賞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