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電荷泵降低LED驅動器的成本和體積(圖)
上傳人:admin 上傳時間: 2008-11-18 瀏覽次數: 181 |
在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中,白光LED能為小尺寸彩屏提供完美的背光效果。但大部分手機使用單節鋰電池供電,而單節鋰電池很難直接驅動白光LED。通常鋰電池的工作電壓范圍為3~4.2V,而白光LED的導通壓降是 3.5~4.2V(20mA)。因此,鋰電池電壓降低后將無法直接驅動白光LED。
為了給白光LED提供足夠的正向壓降,可以使用基于電容的電荷泵或基于電感的升壓電路。考慮到效率和電池壽命,基于電感的轉換器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額外的電感會增加系統成本。而且,由于EMI和RF干擾,電感型升壓電路需要仔細的設計和布板。與之相比,電荷泵解決方案具有價格便宜、易使用等優勢,但效率較低,縮短了電池使用壽命。
隨著電荷泵設計技術的改進,新型白光LED驅動芯片,如Maxim等公司的芯片,不但可以獲得電感升壓電路的效率(大約85%),而且可以保持傳統電荷泵設計的簡捷、低成本等優勢。
分數電荷泵及其對效率的影響
第一代白光LED驅動電荷泵的基本架構是倍壓或2x拓撲,2倍壓電荷泵的工作效率為:
PLED/PIN=VLEDILED/(2VINILED+IqVIN)
其中,Iq是電路的靜態電流,因為Iq非常小,上式可近似等效為:
PLED/PIN≈VLED/(2VIN)
為了提高效率,第二代白光LED驅動電荷泵的輸出不再是輸入電壓的整數倍。如果電池電壓足夠,LED驅動器將產生1.5倍壓輸出,1.5倍壓電荷泵的轉換效率為:
PLED/PIN=VLEDILED/(1.5VINILED+IqVIN)≈VLED/(1.5VIN)
從上式可明顯看出:1.5倍壓電荷泵的效率顯著提高了。假設電池電壓為3.6V,LED電壓為3.7V,效率從2倍壓電荷泵的51%提高到69%。
第三代電荷泵引入的1倍壓模式進一步提高了效率。當電池電壓足夠高時,通過一個低壓差電流調節器直接將電池連接到LED,此時,效率可以通過下式表示。
PLED/PIN=VLEDILED/(VINILED+IqVIN)VLED/(VIN)
當電池電壓足以驅動白光LED時,1倍壓模式的效率超過90%。如果電池電壓為4V,LED導通壓降為3.7V,則效率可達92%。
在不同電池電壓下獲得最高效率
1倍壓轉換模式效率最高,但只能用于電池電壓高于LED正向壓降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最高效率,白光LED驅動器設計要求綜合考慮電池和LED電壓,當電池電壓(或LED電壓)改變時需要相應地改變驅動器的工作模式。但是,如果在電池電壓較高時(而非必要的條件下)改變工作模式,開關損耗可能使電路進入低效率模式。當電池電壓下降時,最好盡可能地使驅動器保持在高效模式(例如1倍壓模式),對于功率開關而言,為了得到低損耗,芯片面積和成本都將提高。
為了保持1倍壓模式能夠工作在盡可能低的電池電壓下,要盡可能降低1倍壓模式調整管FET和電流調節器的壓降。壓降決定了串聯損耗和所能維持的1倍壓模式的最低輸入電壓。最小輸入電壓由下式表示:
VLED+Bypass PFET RDS(ON)ILED+VDROPOUT
傳統的正電荷泵白光LED解決方案采用PMOS FET作為旁路開關連接電池和LED,如圖1所示。FET的導通電阻RDS(ON)大概是1~2Ω。更小的導通電阻將受限于芯片面積和成本。導通電阻越小,芯片面積越大,成本也越高。
圖1 1倍壓模式,正電荷泵使用內部開關旁路VIN和LED的陽極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