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度高純度白光LED封裝技術(圖)
上傳人:王曉軍 上傳時間: 2008-04-09 瀏覽次數: 1322 |
1 引言
白光LED是以藍色LED為基礎光源,將藍色LED發出的一部分藍光用來激發熒光粉,使熒光粉發出黃綠光或紅光和綠光,另一部分藍色光透射出來,與熒光粉發出的黃綠光或紅光和綠光組成白光。藍色LED發出的藍色光(發光峰值波長在430nm或470nm)可與黃綠色熒光粉發出的黃綠光組成白光,也可與發出的發光峰值在650nm的紅光和發光峰值在540nm的綠光組成白光。為了獲得高的轉換效率,熒光粉的激發光譜的峰值應在470nm附近,與藍色LED的發光峰值相近。
為了提高半導體高功率白光LED器件發光效率和散熱效果,可采用倒裝InGaN(藍)芯片結構,以及在芯片周圍涂敷熒光粉。為了提高光的均勻性,需要將熒光粉均勻地涂敷在芯片的周圍。對于這樣的產品,實驗已證明,電流和溫度的增加會使LED的光譜發生藍移和紅移,但對熒光光譜影響并不大。壽命試驗結果也較好,φ5的白光LED在工作1.2×104h后,光輸出才會下降至80%,而這種功率LED最高效率可達到44.3lm·W-1,最高光通量為l 87lm,產業化產品120Im,Ra為75~80。目前,國內外制作白光LED的方法是先將LED芯片放置在封裝的基片上,用金絲進行鍵合,然后在芯片周圍涂敷YAG熒光粉,再用環氧樹脂包封。樹脂既起保護芯片的作用又起到聚光鏡的作用。從LED芯片發射出的藍色光射到周同的熒光粉層內經多次散亂的反射、吸收,最后向外部發出。LED(藍)的光譜線的峰值在465nm處,半值寬為30nm,是非常尖銳的藍色光譜。LED發出的部分藍色光激發黃色的YAG熒光粉層,使其發出黃色光(峰值為555nm),一部分藍色光直接或反射后向外發出,最終達到外部的光為藍黃二色光。根據補色關系,兩色光相混后即可得到白光。
美國LumiLeds公司在2001年研制出了A1GaInN功率型倒裝片結構LED(FCLED),具體做法是:第一步,在P型外延層上沉積厚度大于50nm的NiAu層,用于歐姆接觸和背反射;第二步,采用掩模選擇刻蝕P型層,露出多量子阱N型有源區;第三步,沉積、刻蝕形成N型歐姆接觸區。芯片尺寸為1mmxlmm,P型歐姆接觸區為正方形,N型歐姆接觸區為梳狀形,這樣可以減小電阻。第四步,將帶有金屬化凸點的A1GaInN芯片倒裝焊接在具有防靜電保護二極管(ESD)的硅載體上。美國Cree公司是采用SiC襯底制造A1GaInN超亮度LED的全球唯一廠家,近年來A1GalnN/SiC芯片結構不斷改進,亮度不斷提高。在這種結構中,P型和N型電極分別在芯片的頂部和底部,采用單線鍵合,加工方便,因而成為A1GalnN LED發展的另一主流。
目前,在LED行業,LED 芯片通常是用銀漿安裝在銅基或銀基熱沉上,再將熱沉安裝在鋁基散熱器上。芯片產生的熱通過高導熱率的銅或銀熱沉傳遞到鋁基散熱器上,再由鋁基散熱器將熱散出(通過風冷或熱傳導方式散出)。這種做法的優點是:充分考慮散熱器的性價比,將不同的散熱材料結合在一起實現高效散熱,并且成本控制合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連接芯片和熱沉的材料是十分重要的。當采用銀漿作為芯片安裝材料時,由于銀漿的導熱系數為10 W·m-1K-1~25W-m-1K-1,較低,就等于在芯片和熱沉之間加了一道熱阻。另外,銀漿固化后的內部基本結構為:環氧樹脂骨架+銀粉。這樣的結構熱阻高且Tg低,對器件的散熱與物理特性穩定極為不利。我們解決此問題的做法是:用錫片作為芯片與熱沉之間的連接材料(錫的導熱系數為67 w·m-1K-1)。因為錫的導熱效果與物理特性遠優于銀漿,從而可獲得較為理想的散熱效果(錫的熱阻約為1 6 ℃·W-1)。
2 ESD靜電保護
我們實測發現,以SiC為襯底的InGaN抗ESD能力(人體模式)可達1 100V以上。而一般以藍寶石A1203為襯底的InGaN抗ESD僅能達到400V~500V(不同廠牌產品之綜合結果)。如此低的抗.ESD能力會給LED燈封裝廠商和下游電子應用廠商帶來極大的不便。從同業相關資料得知,每年電子組件制造商因靜電防護問題造成的損失十分驚人,在裝配與消費者使用過程中都有一定的損失產生。我們知道,以SiC為襯底的InGaN比以藍寶石A10203為襯底的InGaN在抗靜電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也不能本解決抗靜電問題。我們發現,如果在大功率LED器件的芯片周圍加入抗ESD二極管,就可以將抗靜電能力提高到8500V以上,這樣就可以解決不同層面電子制造商的靜電損失問題。
3 白光LED封裝技術
3.1 白光LED主要技術性能指標
白光LED的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如表l所示。

經試驗測得當Tg=25℃時,電流/溫度/光通量關系如圖l~圖3所示。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