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與岸】NO.2 郭文俊:整體風格靜動合一
摘要: 阿拉丁照明網古建筑照明頻道新一期策劃【江與岸】,帶來“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婺源縣“一江兩岸”景觀照明設計賞析,并分享諸位照明設計專家的精辟點評。本篇策劃帶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城市規劃所趙明規劃室主任郭文俊的點評。
阿拉丁照明網古建筑照明頻道新一期策劃【江與岸】,帶來“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婺源縣“一江兩岸”景觀照明設計賞析,并分享諸位照明設計專家的精辟點評。本篇策劃帶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城市規劃所趙明規劃室主任郭文俊的點評。
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婺源縣“一江兩岸”景觀照明項目
項目地址:江西省婺源縣縣城星江河兩岸(文公橋-婺女像段)
業主名稱:婺源縣城鄉管理局
施工單位:北京飛東光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設計單位:容必照(北京)國際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產品提供:南京基恩光電設備有限公司
本項目作為婺源城市夜景改造的一期工程,其設計遵循婺源的夜景規劃要求,范圍包括婺源縣城星江河兩岸(文公橋-婺女像段)的建筑、園林、水景等景觀照明,全長約4.5公里。
下一頁:古建筑照明頻道專訪郭文俊
[NT:PAGE]
古建筑照明頻道:簡單描述這個案例給您的第一感覺。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有哪些地方有不足之處?
郭文俊:婺源的古建筑與仿古建筑較多,建筑層次比較多樣,此照明設計符合其照明設計原則,光色選取合理,搭配得當。整體風格統一有序,靜動合一。詮釋了當地文化內涵。
古建筑照明頻道:您認為城市夜景照明設計的關鍵在于哪里?這個案例是否有體現?具體如何體現?
郭文俊:關鍵點需要詳細說明,最好是秉持我總結以下七大設計原則:
(1)服從和服務于城市總體規劃的原則;
(2)體現城市特征、突出重點、整體協調的原則;
(3)遠近結合、適度超前、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4)節約能源、保護環境、以人為本的原則;
(5)功能照明為主、景觀照明為輔的原則;
(6)投資成本與運行成本統籌兼顧的原則;
(7)方便維護及管理的原則。
古建筑照明頻道:城市夜景照明如何通過對標志性建筑的照明突出城市的特征,呈現城市的文化符號,進而塑造城市的文化氛圍,表現一座城市的時代氣息?
郭文俊: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分為兩類:現代建筑和歷史建筑。
現代建筑:鑒于它在區域的標志性導向作用,在景觀照明上應分三個層次布光:建筑頂層照明以形成天際輪廓線,建筑中層照明以形成中景,建筑底層照明以形成景觀視點。根據建筑物的風格、形體、構造特征、飾面材料性質、表面色彩、與相鄰建筑環境關系和期望達到的照明效果來選擇與其相符合的照明方式和色彩,控制光污染和光干擾。現代建筑主要應體現大氣簡潔高雅的風格和城市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應避免照明設施對建筑物外立面的破壞。
歷史建筑:歷史建筑具有很好的形體感和層次縱深感。在景觀照明中應運用綜合照明手法,著力表現歷史建筑的整體形態和局部細節,體現歷史文化底蘊和建筑特色,成為城市夜景亮點。應避免照明設施對歷史建筑造成破壞。慎用彩色光。
因此城市建筑景觀照明設計應秉持規劃統一的原則,結合當地文化特色,構建城市地標建筑,不可盲目的過多去使用,在城市整體卷軸中應起到畫龍點睛之筆。
古建筑照明頻道:城市夜景照明既要吸引游覽者的眼光又要控制眩光,您認為這兩個方面應該如何平衡?
郭文俊:這其實是眩光控制與視覺傳達藝術效果之間的關系問題,無須平衡。因為科學合理的設計是照明設計的原則,健康舒適是照明設計的前提條件,一切都應該拿數據來說話才是照明工程核心精神。在滿足功能性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再做裝飾性照明是照明設計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控制眩光有具體標準做依據的場所必須遵照科學,合理地運用設計來控制燈光,把“照明以人為本”落到實處。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為了達到視覺傳達藝術效果,從而吸引群眾眼光,可以在避開視覺水平面30°的情況下,多用一些藝術設計手段去做照明設計,這樣避免了眩光對人的影響,也達到了視覺傳達藝術的效果。 還有對于距離和亮度的控制,他們之間的函數關系,決定了人在城市中看到標志性的建筑和景觀多遠的距離需要多少的亮度讓人不會覺得不舒適,又能吸引人的眼球,而并非一味地去亮。所以,兩者無須平衡,因為“方法總比辦法多”。
本期策劃鏈接: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