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見】NO.3 郭文俊:光與人的關系——光影響心情
摘要: 博物館照明頻道策劃【慧見】,將以“中國濕地博物館”作為案例,在欣賞照明設計的同時,也邀請多位照明設計師對此案例進行點評。本篇帶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城市規劃所趙明規劃室主任郭文俊的專業點評。
阿拉丁照明網博物館照明頻道策劃【慧見】,將以“中國濕地博物館”作為案例,在欣賞照明設計的同時,也邀請多位照明設計師對此案例進行點評。本篇帶來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城市規劃所趙明規劃室主任郭文俊的專業點評。
“白露帶蒹葭,月光翻在水。恍若御天風,高歌云漢里”。這是詩人施萬月游西溪時留下的詩篇,白露、蒹葭、月光、水影、高歌、云錦構成西溪夜游幽美的風景。在照明設計中,設計師緊緊圍繞本于自然,因循自然,以自然為美的原則,以“綠丘”——高達40米的觀光塔作為標志,根據博物館建筑結構及景觀分布,延伸滿目蒼翠的綠色,水光瀲滟的藍色,表現西溪所具有的獨特美。館體及環境整體設計師采用了暖色調為基調,淡化近人視角,重點表現山體及觀光塔,形成曲徑幽深的近人視角畫面。觀光塔在整個濕地公園及天目山路、繞城高速都有很好的視角線,是本次亮化的重點表現部位,整個橢圓形塔身凌空而立,燈光自塔內逸散,繞塔身旋轉變幻,使整個觀光塔凌立于夜空之中,亦真亦幻。
為實現最佳的照明效果,設計師采用了新穎而優質的燈具,采用綠色照明節能型照明系統。在燈具安裝位置方面,盡可能做到“見光不見燈”。為了實現被譽為西溪之眼——觀光塔的光影效果,設計師前后三次試燈,明確不同的照明方式和工藝。選用國內高品質LED燈具, 使夜色中的西溪更增一份精致自然之美。
[NT:PAGE]
以下是博物館照明頻道對郭文俊的訪問:
博物館照明頻道:簡單描述這個案例給您的第一感覺。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有哪些地方有不足之處?
郭文俊:建筑與燈具控制結合較好,如果能結合的更好一些將更加完美,比如橋上的人行路的地埋燈光,屋檐的射燈布置。整體景觀燈光功能與藝術結合地很好,彩光設計也比較合理,達到了視覺傳達藝術的效果,在滿足功能性照明與觀賞指導的同時,也讓人享受到了照明的藝術之美。
博物館照明頻道:你認為光是怎樣影響人?光與人的關系是怎樣?
郭文俊:朗朗的晴天,明媚的陽光讓人心情愉悅,烏云密布的天氣,所有的物體都黯然失色。人的心情都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影響,而中間最大的根本就是光。所以說:光就是生活。
博物館照明頻道:燈光在人的生活中擔當什么角色?
郭文俊:光與生物工程學是照明學科中很重要的學科。我們國內眾多設計師的差距在哪?最基礎的前提條件不在什么藝術表現手段,也不在于用什么光源才節能等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弄明白,光與人之間的關系。光合作用、光與畜牧業的養殖,這些大家都知道,那光與人的關系重要嗎?答案是不言而喻。陽光是自然照明,人工智能照明也是照明。夜晚和室內空間是人工智能照明的絕對應用領域,如果人在不健康不合理的照明空間去生活工作,談何健康而言? 燈光是人類舒適享受生活的前提條件,而對于國人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根本觀念性的問題。我們經濟與建設發展過快,而忽略了根本,燈光只是其中之一。
博物館照明頻道:作為照明從業者,你能列舉一個通過燈光影響人的例子嗎?
郭文俊:顏色空間,藍色的空間讓人寒冷憂郁,暖色的光環境使人溫暖舒適,這些我就不在細談了。舉些例子:
過于明亮的環境未必使人舒適,餐廳這么做了,那它就是快餐店,提醒人趕緊用餐趕緊離開。學校這么做了,一天緊張的上課,學生們都得提起精神來上課,所以長持以往會到最后無法集中精神,過猶不及,近視也越來越多,并非只改善光源基礎來完善的。就像人們在陽光下的操場上,有一個樹蔭在那,人進去以后不管夏天使人涼爽,更重要的是眼睛舒適,能清楚的分辨物體,這就是照明設計!
在國內高檔餐廳、酒店、會所注重了燈光,有個很重要的特點,它不會用節能燈(高效熒光燈)。很多人知道了,卻不知道其所以然。他們只知道用節能燈上不了所謂的“檔次”。這里是個綜合性照明因素。
國內絕大多數家庭的房間與客廳,現在都很喜歡現代及歐式的風格,所以大多數的裝修空間都是吊個大燈或水晶燈,然后燈火通明,這樣一定就好嗎? 答案是不好。室內空間一定需要明暗有序,整體的空間明亮是會影響心情的,不是只靠暖色溫能解決的,人工作一天很疲憊回到家,然后一進門,客廳照得跟火場似的,燈光會影響心情的,并非是物體顏色,物體顏色是燈光反射出來通過眼睛傳達到大腦的,你們說長此以往,家庭不和諧并非危言聳聽。
博物館照明頻道:如何通過對光的創新、科技的運用塑造多樣的城市性格?創新的公共照明,如何表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郭文俊:光的創新也好,科技手段的運用也罷,都是為了服務與城市與人。因此無論是“光”的設計,還是現階段科技的應用都應該結合實際,用科學的研究與模擬實驗去驗證成果。一個城市的文化,有她的特點也有她的沉淀。那我們需要用光的手段去深挖城市的人文內涵,而并非一味模仿和熱鬧。這顯然是不合實際的,所以前提條件是大綱與基礎。要先定調,再去規劃,然后才是塑造每個功能區域的特點,不可本末倒置。
舉個例子,上海的城市文化,你可定義為現代大都市,但不能模仿紐約、東京、香港等,南京路附近有各租界留下的文化特色與建筑,照明設計可結合其建筑特征合理的安排與設計,表現其文化特征。而黃浦江兩岸也應有分區與規劃,統一來布局,局部來體現重點,而并非一味通亮。這樣的話,或許在夜晚天空鳥瞰之時,我們不用通過地標性建筑,一眼掃過去,就知道這是上海,讓人們在城市之中通過光環境的氛圍就能感受到我在上海,這就燈光“以人為本”之一。
對于公共照明應用手法,我們已經落后了很多,在設計院中的通常做法都是先做建筑設計再來做電氣配置設計。這樣,我們的公共建筑 和公告場合,始終都是在配燈,在已有的平面構造上去挖一大堆 “燈孔”,反射到地面就是一堆的凌亂“反光”。整體的建筑構造也會顯得不如初始設計,我們不在畫效果圖。公共照明的設計也應該放到初始,把材料與照明設計結合的更好更科學,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也是照明“以人為本”的體現之一,因為公共區域下生活和感受的始終是人。
本期策劃鏈接: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