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人如何看待瘋狂的搶紅包?
摘要: 朱泉城認為可以把微信搶紅包思維移植到照明行業上來,一種是廣告推廣為紅包付費,屬于市場推廣層面:一種是通過紅包抵扣券之類的直接拉潛在客戶上鉤。
在剛剛過去的羊年春節長假里,搶紅包無疑是最熱鬧的一次全民大狂歡,不管是定向還是群發,不管搶到幾分還是幾毛,搶紅包掀起的潮流已經不可阻擋。不過,從消遣的“伴奏”,演變為春節假期的“主題歌”,有關“搶紅包”的爭議聲也越來越大,褒貶不一。
為此,阿拉丁照明網細分頻道針對這個大眾喜聞樂道的熱點話題特別推出【搶紅包,你怎么看】主題策劃,特邀多位照明人暢所欲言,聆聽照明人對搶紅包熱潮的精彩解讀。
朱泉城,山東清華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設計院常務副院長,近日接受阿拉丁新聞中心的專訪。
2015年的春節,一股新興的互聯網力量,席卷了每個人的手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搶紅包”成為這個春節最“熱”的話題。朱泉城對此表示,搶紅包感覺挺有新意,可以不勞而獲去賺錢,也算天上掉餡餅的網絡版。“搶紅包這個事情對大家整體而言是有利的,不論是淘寶、京東等電商,還是新浪微博,還是騰訊QQ、微信等,結果就是讓搶的人得到實惠,讓被搶的人或企業得到品牌推廣或見面率。這也算是一種創新的雙贏商業模式。”朱泉城如是分析稱。
朱泉城告訴記者,“春晚搖到兩個紅包,在微信群里搶了500塊左右。搶紅包過程讓我和同行朋友加強了聯系,提升了見面率。”他還強調指出,“更吸引我的其實是發紅包,每次發完紅包,都會收到大家的祝福,這點感覺很好。”
現實中有人給幾毛錢并不在意,為何手機上搶到幾分錢紅包卻讓人如此高興呢?朱泉城分析認為,“搶”心理上讓人感覺是種正規的獲得途徑,現實中被人給是一種“被施舍”的感覺,就像打麻將,贏了賺錢,天經地義。“搶”來的,個人心理上拿的放心。當然,搶紅包的目的不是靠搶賺錢,至少可以感受一下“原來我也可以中彩票”的感覺。
有人調侃,“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倆坐在一起,你卻在搶紅包”,對于這句玩笑話,朱泉城坦言,“為了搶紅包疏遠了身邊的親人這現象的確在現實中發生,但行業朋友之間搶紅包其實屬于一種半商業行為,的確加強了朋友交流的時間,為新一年的關系維護做了鋪墊。這句調侃話也可以改寫成‘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是我倆坐在一起,一起搶紅包’,距離遠近和搶紅包沒關系。”
有觀點認為,搶紅包正在毀掉春節,對此,朱泉城笑言,“今年第一次我沒把心思放在春晚上,全被搶紅包搞砸了。我感覺搶紅包沒有毀掉春節,相反卻加強了朋友聯系,不過把春晚的確給毀了。”
“搶紅包這個游戲也就春節火火吧,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作為職業工作者,都會平衡搶紅包帶來的利益和工作帶來的利益。春節火,是因為大家沒什么工作在忙了。今年搶紅包火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游戲對于今年的春節是個創意。或許會像流行歌一樣,流行一陣子,但是半年后再無人問津了。”談及搶紅包這個游戲會火多久的問題,朱泉城如是說道。
不可否認,互聯網經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紅包大戰背后商機的確很大。朱泉城認為可以把微信搶紅包思維移植到照明行業上來,“一種是廣告推廣為紅包付費,屬于市場推廣層面;一種是通過紅包抵扣券之類的直接拉潛在客戶上鉤。例如,哪個家居照明公司為提升產品銷量,在電商平臺每周一次搶紅包,一周拿出100個或1000個燈泡全國發發,會有很多人參與同時關注你電商的其他產品,會帶來其他產品的銷量提升。”朱泉城最后補充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