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二大小家電企業轉身開拓LED市場
摘要: 德豪潤達是市場低迷時期為數不多業績較好的明星公司,中國第一批中小板上市公司,特別一度是中小板業績最好的公司之一,每年生產3000多萬臺小家電的上市公司。但2006年以來,隨著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人民幣不斷升值,出口退稅降低等因素,使得原本毛利率就不高的小家電制造業舉步維艱,德豪潤達也遭遇了嚴峻挑戰。到了2008年,隨著世界金融危機襲來,德豪潤達也受到重創,2008年甚至出現了虧損。
除技術外,德豪潤達的核心競爭力還有成本控制。王冬雷表示,現在許多企業一和LED沾上邊,就以為自己是高科技企業,但實際上LED生產領域用到的絕大多數還是傳統零部件。“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照明企業來跟我談并購,我跟他說,你在我眼里就值2倍市盈率,給你2倍市盈率我還有失敗風險。也就是你的企業對我來說只有24個月的價值。我給他分析了一下成本,LED現在用到比較多的是射燈,一個射燈除個3個1瓦的芯片,就是一個杯罩、一個瓷套管和兩個電極,他現在采購一個杯罩成本是1.2元。我說在我的工廠里,成本要是敢超過2毛錢,我就把車間撤了。”
“我看有些LED企業的報價單,最后一欄有一條不可預見費用10%,我一看這個報價單就覺得荒唐,在我的企業里,如果你的成本控制誤差超過1%,那這個工程師就不要干了,我總共還沒有1%的利潤,你給我弄個誤差1%,你開什么玩笑。”王冬雷真性情表露無遺。
“成本控制的關鍵,是要細化到每一個環節,要把每個小零件、每個工藝都要摸得清楚。德豪潤達之所以能把成本摸得這么清,就因為我們在小家電行業里摸爬滾打這么多年,這是被客戶和競爭對手逼的。LED行業內有些著名企業之所以愿意跟我談并購,就是因為我把我的成本給他們鋪開看過后,這些企業服了,我沒法跟你玩,就和你一起成長。以顯示屏為例,我能降價20%,還有30%的凈利潤,這么大的降價幅度,很多顯示屏企業都會受不了。”
很多人認為,技術壁壘是真正的壁壘,但王冬雷認為,其實每個企業性質不同,核心競爭力可以完全不一樣,以沃爾瑪為例,它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控制。“沃爾瑪并不擁有太多的高科技,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物美價廉,大賣場很多人都可以開,但真正能和沃爾瑪競爭的卻很少。”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