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吳長江離職的背后:失控的自信?
摘要: 如果說,中國最大的照明品牌龍頭雷士照明目前也面臨著“資本文明的入侵”,那么其“原住民首領”——雷士創始人吳長江會作怎樣的抵抗?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見識一下野蠻的驕傲!我們可以輸掉肉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在中國臺灣史詩式英雄電影《賽德克.巴萊》中,主人公莫那.魯道對“日本的先進文明”作了這樣的回應。
如果說,中國最大的照明品牌龍頭雷士照明目前也面臨著“資本文明的入侵”,那么其“原住民首領”——雷士創始人吳長江會作怎樣的抵抗?
“吳長江很快就會回來!”一位雷士的高層很肯定地表示。然而,一個多月來,吳長江“只聞其微博,不見其人”的狀態,讓人擔心其是否已漸行漸遠。
畢竟,第三大股東、外資巨頭施耐德已經展露了“全面接手”雷士照明的跡象。吳長江還有哪些“回歸的路徑”?
失控的自信
5月25日,雷士照明公告稱:原董事長兼CEO吳長江因“個人原因”辭去一切職務。同時,由風投股東軟銀賽富基金的合伙人閻焱接任董事長,而CEO一職則來自第三大股東施耐德。
“對‘控制’的理解沒有更新,才讓吳長江‘大意失荊州’。”一位在雷士多年的高層感慨,無論是雷士內部,還是雷士與經銷商、客戶之間,吳長江都講究“情義”二字。“但當不同的資本進入公司后,就無法通過情義來控制了。”
吳長江曾將其理念歸結為“經營公司就是經營人心”。這一信條讓他受益匪淺:不僅在10余年間將雷士的年銷售從100萬元增長至37億元,而且在2005年雷士的幾名創始股東內斗中,經銷商們的“人心所向”使得吳長江的控制權失而復得。
在2010年雷士上市前,經歷數輪增資擴股后,來自創投機構的軟銀賽富和高盛,持股比例分別達36.5%和11%,而吳長江的股份則被稀釋至34.4%。不過,吳長江聲稱“從來不怕失去控制權”,他的理由是“我是一個做事的人,包括高盛、軟銀賽富在內的投資者非常喜歡我,對我評價很高。他們非常認同我,非要我來做雷士不可”。
這種自信讓吳長江并不懼怕在股權上“引狼入室”,甚至愿意繼續“與狼共舞”。他不僅跟軟銀賽富在上市的期限、業績增長要求等方面簽下對賭協議,而且在2011年7月引入了新股東——世界500強之一施耐德。至此,吳長江的控股比例減少至18.41%,略低于當時第一大股東軟銀賽富的18.48%。
相比股權,客戶更是吳長江控制的重點。“我大部分時間是在拜訪客戶。”吳長江曾說,拜訪客戶像走親戚一樣,越走越親。“客戶資源在我手上,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小。”
而渠道則被吳長江視為雷士的核心競爭力。“很多人不知道雷士的競爭優勢在哪里,我們打造的專賣店實際上已經具有國美、蘇寧的雛形了。”在吳長江看來,這些專賣店以后搖身一變,就是一個大的建材專賣店。“這是雷士最值錢的地方,許多人都沒有看明白。”
然而,經歷了吳長江“離職”風暴后,雷士的渠道出現了“分裂”:既有像上海經銷商公開力挺吳長江的,也有其他經銷商向第三大股東施耐德表忠心的。目前,雷士照明在全國擁有36個經銷商運營中心、近3000家專賣店。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在雷士上市之前,對各運營中心進行了20%—30%的參股,各地的情況不同,所以“站隊”就有差異。
下一頁:吳長江的難言之隱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