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吳長江離職的背后:失控的自信?
摘要: 如果說,中國最大的照明品牌龍頭雷士照明目前也面臨著“資本文明的入侵”,那么其“原住民首領”——雷士創始人吳長江會作怎樣的抵抗?
施耐德的“雷士局”
當人們還在為吳長江扼腕時,施耐德已開始部署“雷士新格局”了。
本來,施耐德只是在雷士照明的第三大股東,但從6月19日的股東大會來看,施耐德儼然已“正式入主”雷士照明,因為主持會議大局的新任CEO張開鵬正是施耐德派來的。
去年7月,施耐德入股雷士,雙方簽訂合作協議。當時吳長江寄望能與施耐德達至“雙贏”,尤其希望雷士能分享這家世界500強之一的工程領域資源。而施耐德瞄準的則是雷士豐厚的渠道資源。
據雷士一位經銷商反映,本來他們對施耐德有較高的期待,因為雷士開關面板質量不夠好,“施耐德擁有奇勝等電工品牌,能推動開關面板的銷售”。然而,“施耐德之前給自己的經銷商是‘特價滿天飛’,而給雷士的渠道都是正價,貴出一大截”。
一位施耐德的內部人士也表示,去年下半年,施耐德在雷士的渠道上壓了幾千萬元的貨,根本賣不動,他們發現雷士其實對于渠道的掌控能力沒有想象中那么強。
在施耐德的一位老員工看來,雷士的渠道不懂得怎么賣高端開關面板。實際上,施耐德的優勢在于工程項目,其50%的產品都是通過項目配套銷售的。“從短期來看,雷士的零售渠道,對于施耐德的高端產品銷售并沒有太多幫助。”他所了解到的信息是:施耐德的高層對于雷士渠道“不給力”很生氣。
施耐德高層本來將2012年施耐德、雷士兩家的開關面板、綜合布線等產品的銷售目標定為10億元,后來下調為8.3億元。據施耐德內部人士透露,今年的做法是繼續壓迫渠道,但還是不敢太樂觀。
而據了解雷士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吳長江看來,施耐德至今還沒有真正幫助雷士成功拿下一個工程項目,而且還讓雷士的渠道很受傷。因為以前雷士的產品以價格取勝,現在可能受到施耐德的產品拖累。“吳長江很不爽,說過要在5月份跟施耐德攤牌的。”
當初“強強聯合”的遐想,變成了現在相互慪氣。從目前的情況來,掌握重要投票權的軟銀賽富,顯然選擇了站在施耐德一邊。
不過,施耐德在雷士的投資上的賬面浮虧,讓施耐德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按照雷士6月21日的收盤價1.54港元來算,浮虧幅度超過了65%。“不到一年時間內,出現了這么高的賬面損失,以致施耐德法國總部對此要進行問責。”施耐德的內部人士稱,特別是當雷士的渠道使用并不如意時,這樣的賬面虧損顯得很突兀。
自2009年9月起擔任施耐德中國區總裁的朱海,現在需要為拯救這“9.2%的雷士股份”而努力。他先后派出李銳、李新宇、張開鵬等“手下大將”介入雷士的經營管理。
“但是朱海,以及張開鵬、李銳等人都是從事生產管理出身,對銷售不算在行。”上述施耐德內部人士說。
按照施耐德的慣例,每個大區的總裁任期為三年,期滿后,經營優秀者可以再留任三年,否則最多過渡一年,然后就必須調整到其他大區。而今年9月份剛好是朱海三年期滿。按照施耐德內部人士的說法,對于投資雷士的處理,將影響朱海是否還能繼續留在中國更長時間。
在一次面向大學生的演講中,有學生問朱海“你怎么可以做到這么瀟灑,這么拿得起、放得下”,朱海當時的回答是:“我就是玩票兒的。”
那這一次,時間不多的朱海,是否能“玩轉”雷士呢?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