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元會:欲速則不達
摘要: 任元會,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組成員、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全國采光照明標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綠色照明工程專家,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專家,國際銅業協會專家。曾獲CIE特別貢獻獎,獻身航空50年獎,中國照明學會特殊貢獻獎,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獎,中國建筑電氣分學會學術成就獎,2013年阿拉丁神燈獎“十大人物”。2013—2014年阿拉丁神燈獎評委。
任元會,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組成員、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全國采光照明標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綠色照明工程專家,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專家,國際銅業協會專家。曾獲CIE特別貢獻獎,獻身航空50年獎,中國照明學會特殊貢獻獎,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優秀科技工作者獎,中國建筑電氣分學會學術成就獎,2013年阿拉丁神燈獎“十大人物”。2013—2014年阿拉丁神燈獎評委。
我在電氣和照明設計領域已經有61年了,幾乎見證了建國后照明技術發展的全過程。回顧60多年來,照明的發展大體上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50年代初到改革開放這個期間,我國以工業建設為主題,主要是突出工業照明,目標是滿足生產、視覺的需要;第二階段是改革開放以后,重點是公共建筑的照明;第三階段是80年代以后,公共建筑照明和城市夜景照明發展更快、更廣泛,對照明要求越來越高,形成了照明技術和藝術的結合。到后來照明更廣泛地應用到文藝、體育、舞臺、博覽、貴賓接待等多種領域,顯示了燈光的特殊魅力。
刷新照明認識
照明設計最近這20年來進步還是很快的,幾十年前大家對照明的認識不夠,認為照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現在來看,隨著高檔建筑、景觀照明、體育場館的發展,照明的應用已經遠遠超出原來的范圍。去年11月APEC會議在中國召開,接待貴賓使用的“紅地毯”,更是開啟了燈光應用的新時代、新理念,人們也由此看到燈光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出現在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再比如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對燈光的應用已經遠遠超出人們對照明的認識了。
如果用幾個關鍵詞來總結照明行業的二十年,首先是“標準”:照明標準的更新和進步,沒有標準不能前進;第二個詞是“照明技術進步”:性能正在與國際接軌,并不斷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第三個詞是“照明控制系統的快速發展”;第四個詞是“照明設計師隊伍的壯大”;最后是“新型照明光源的迅速崛起”,特別是LED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新生的力量
這些年來最大的變化,是隨著照明的需要,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照明設計的專業隊伍。包括一些海歸派,還有像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培養的一些學習光學和照明的研究生、博士生,他們是最近十幾年來照明設計的骨干隊伍;另外一個隊伍是由中國照明學會和勞動社會保障部聯合開辟的照明設計師職業系列,經過七年多的努力,到現在已經培養了1,800多名照明設計師,這是照明設計領域的一股新生力量。
至于我本人,已年過八旬,還是努力跟著時代在前進,還沒有被淘汰,能在這個領域,特別是培養新生力量方面發揮一些的積極作用,感到十分欣慰。
技術發展,欲速則不達
隨著夜景照明和高檔公共建筑的發展,跟過去純粹功能性照明相比,現在可以說是照明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在照明產品方面,LED光源出現,其發光機理、發光角度、表面亮度都跟過去的光源不一樣,因此需要很多配套的新型燈具。隨著控制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產業的發展,互聯網在照明領域的廣泛應用,控制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了。
新型高效光源的進步,對促進綠色照明的發展非常有意義。但也出現一些問題,如科學發展觀還不夠,我個人認為新產品的發展和應用應該循序漸進、穩步前進,技術要可靠,在發展中提高水平。如廣東省某主管部門曾提出過要在幾年內把室內外照明通通換成LED燈,像這樣的口號我覺得是非常不妥當的,政府部門推動新技術的發展是對的,但欲速則不達,這不是科學發展的正確道路。LED燈有很多優點,但目前也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它的顏色質量還不夠好、表面亮度高、眩光大、諧波大、功率因數低等,類似這些問題,如果不積極解決,只一味去推崇,以后可能會自毀長城,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新修訂的《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和更新修訂的《非定向自鎮流LED燈 性能要求》(GB/T24908-2014)都對LED燈的技術性能作出了規定,這些性能包括:一般顯色指數(Ra),特殊顯色指數(R9),色溫,色容差,色偏差,光通維持率,諧波,功率因數等諸多項目,所有LED燈都應該符合這些標準的規定。可見,不是任何LED燈都可以應用到視覺作業場所。必須努力提高LED燈的技術水平,才能滿足使用需要,才能以符合國家標準的先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