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商業照明,照明在商用級市場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
商用照明在做智能化之后,會產生的需求?
1.商用照明它的后續照明規模是非常龐大的。例如,整個鳥巢的照明體系,它的照明數量個數非常多。對于照明設備進行對應的管理、控制和使用,給實際的應用場景都帶來很多問題。所以在商用照明方面,對整個商用大規模的照明設備控制聯動,包括對這些照明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這些在商用照明當中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和應用場景。
2.商業照明涉及到的商用內容。比如由很多LED組成的LED廣告屏,它有很多商業內容的播放。比如我們的一個客戶的需求,是一面照明的墻。墻面需要點亮的位置,呈現出一個人的角色,然后從左邊走到右邊。這樣其實就是一個可視化商用內容的照明應用,這種照明應用在整個商業化的照明體系中很常見。
3.照明的一些產品在實際商用環節中,可能需要根據商業環境周邊的氛圍,或商業節目來做整體照明。假如現在播放的是一個舞臺劇,這個舞臺劇會配合著周邊的照明產品來進行聯動,當故事情節發展到一定高潮的時候,照明環境呈現的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在整個照明商用應用當中的第二個環節,會更多的涉及到就是照明跟商業內容,不管是可視化內容,還是實際商業環境下播放的內容進行對應聯動。這個對于商用照明來說是第二代場景。
4.商用照明本身是在商業領域應用,人可能會感知自身周邊的環境,比如現在可能是氣候天氣,從而來引導照明產品進行對應聯動,給用戶帶來更好的照明體驗。這在商用照明當中會是第三塊應用。
城市化在智能化照明領域當中,照明可多是作為一個載體出現,比如智能路燈。
關于城市照明將從能源管理、智能巡檢、功能多樣化方面分析。
1.在整個城市的照明能源管理,比如高效按需照明,這里可以分享一個相關的案例。有一個客戶,在城市智能化照明方案中模擬了一排高速公路上的路燈,一輛車從左邊一直開到右邊,當車到不同的位置,照明光亮程度會隨著車的移動而改變。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按需照明的實際應用場景。在實際應用場景當中,有一部分路燈或能源,在浪費消耗的,這里在某一個時間點,它是沒有照明需求的。就可以根據周邊的一些判斷信息,對照明能源進行對應管理,按照我們市場實際應用需求供電照明,從而達到高效節能。這是在整個城市照明當中的第一個環節。
2.照明設備跟商用設備都有一個共性點,就是它的規模量會非常大,可能是整個城市的路燈管理。城市的路燈管理如果不借助智能化或者聯網化的方案,當線下人員去做維修或者審查的時候,會帶來很多不便。借助聯網化的方案,對整個城市路燈目前的運行狀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檢查。也能夠通過云端的方法對整個設備進行快速巡檢,或是設置一些對應的點。當路燈觸及到某一個點的時候,云端就能給運營平臺發一個告警定位,定位故障出現的位置。不管是進行遠程維護還是現場維護,都能實現高效地去調度人員。包括從巡檢到診斷,到產生故障之后的告警,告警之后能定位故障位置,從而引導整個維修,或者是售后體系、檢測體系人員對它進行智能化的調度,從而優化整個人員的分配。這是城市智能照明中的第二個重要的環節。
3.路燈在后續的城市智能化當中,會是一個很明顯的載體。所以做路燈的廠家,會從做智慧城市的角度,以路燈作為一個載體,給路燈附加很多跟智慧城市相關的屬性。比如說在城市的路燈下面,加裝攝象頭。這個攝象頭可以統計整個城市道路上的人流、車流的交通狀況,并把這個交通狀況通過平臺上傳到運營體系當中,便于后續做智能交通的管理。
路燈本身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載體,現在也有一些廠家會在路燈上加裝SOS告按鈕,通過線下設備給需要幫助的群體有一種報警機制,當他得到報警就直接反饋給平臺,對于整個城市運營平臺可以提供幫助。
路燈覆蓋了大部分的區域,所以后續可能會通過路燈得到周邊的空氣質量、溫濕度等信息,可以通過反饋回來。后來的整個照明除了原有的城市化供電照明需求之外,可以疊加與城市化相關的屬性,就像路況監測、幫助等角色。這也是云智易在城市化照明當中遇到的另外場景,比如能源、巡檢,還有跟路燈,跟城市化、智能化的相關屬性。
LED發展有很多無線協議
做一個智能產品,要選擇什么樣的硬件協議?
整個硬件協議的各大負責方在市場上推廣時,從去年開始市場上就有很多種活動。RGB聯盟也會跳出來跟大家交流分享整個RGB的協議框架,還有RGB跟其他協議的差異性。這個信息大家已經接受得差不多了。
現在主要想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探討。
智能化產品硬件協議的選型方案,包括整個產品組成,銷售,還有整個協議的生態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我們從選擇硬件協議上講,除了考量協議本身的技術方案之外,也要結合自己的產生形態來選擇。
1.現在市場上做照明的方案有很多,有RGB、 2.4驅等,包括早前賣得風風火火的wifi燈泡,到底哪一種協議最適合照明?我認為沒有定論,所以大家在選擇硬件協議的時候,可以先考量自己做的是什么類型的產品。例如在家庭里面它個數很多,像吸頂燈,或者是裝飾燈等產品。大廳數量有限,如果是單品銷售,我們可以選擇較簡單,可能會采用一些wifi的方案,不需要用戶購買網關的方案。
如果做的是一款智能的球泡燈,它在家庭使用的時候,或者設備個數在實際的應用場景當中會比較多的。而且我的設備在應用場景中,它需要有很強的自組網的能力,能夠自組網、自聯動的這種需求比較強。就可以根據我們的產品形態來選擇,比如說B這個硬件協議。
從做產品的角度來看,首先要考慮一下產品的形態,后續在使用當會是一個個數比較少的單品,還是說組網跟實際應用場景中數量比較多的,那我們可能會選擇一些組網能力比較強的。所以大家做產品先考慮產品形態,這個形態適合什么協議,然再來考量。
2.根據自己整個產品的銷售體系,因為在中國的LED市場中有一個大環節,就是大家一直在做OEM。產品在后續就算智能化了之后,也可能會更多的往別人的體系里面去配套,去代工。這個時候可能會選擇更容易兼容別人體系的協議方式來做。
如果本身做的市場上有另外一種銷售方案,就是把產品類似于小套裝的方案打包銷售,就可以選擇一些小套裝,比如說采用網關的方案,根據產品的營銷活動選擇對應體的硬件協議。
3.在硬件協議選型時考慮當中選擇生態。分享個實例,一個做安防報警器的廠家,現在市場上看到的智能家居的產品當中,這種套裝當中,出現的安防報警器,在整個華南市場,他的市場占有率在70%-80%。他采用的是RGB標準的HA的協議。因為傳統做安防的廠家對433,對2.4驅這種相對久遠的協議非常熟悉,對新的RGB方案很陌生,開發能力很欠缺。他們為什么會投入做HA協議呢?主要他們公司做生意的方法主要是一個心態,你只要買我的安防報警器就可以了,他會讓安防報警器在更多的家居里面配套,所以他采用一種標準協議。你只要走的是標準的HA的RGB的HA協議,都可以天然支持他的報警器,這樣使他的報警器能夠從硬件協議上選擇生態加入進去。
另外,他們也會整合一套自己的產品,比如說讓報警器加他自己的網關,加他的云端和應用,在市場上也可以給他的代理商去推廣整套產品。從整個生態的角度上講,后續也應該是根據整個生態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標準化跟開放性越來越高的話,那這個后續整個的生態力量,對咱們做產品的角度上講,是帶來一些對應的促進和幫助的。所以在硬件協議的選擇上來講,可以考量這個協議對應的總標準化程度跟市場化的覆蓋率,這個可以作為一個硬件協議選型的第三個考量因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