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周二)
阿拉丁第十二期微課和大家分享交流了
主題:如何升級“中國城市夜景照明規劃設計”?
講師:
以下是本次微課
PPT全程回顧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升級中國城市夜景照明規劃設計”,這是一個探討性的題目。中國的照明設計從2000年以后,到現在短短十幾年是怎么樣一個過程。
首先,這張圖片是我今天晚上分享的一個封面,這個封面下面有三個圖片。第一張圖片2007年剛進入照明行業的時候,我理解的中國城市照明規劃的第一個階段。在這之前已有五六年的實際落地規劃歷史。
第二張圖片是我2009年到2011年在湖南衡陽做的一個城市規劃的項目,這是當時的現場照片。
第三張圖片是2013年到2014年這個跨年度南昌的一江兩岸,這是當時榮浩磊所長做的南昌一江兩岸照明的規劃設計。
這三張圖片整體地概括了中國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的三個階段。從最開始發展到目前現階段,包括像杭州的G20,武漢、重慶都做過好幾輪的照明規劃。這是目前我理解的三個階段。
中國遠古時代至今,人類因為自身生存和交換的需要逐漸從隨遇而棲到聚集而居的活動形成了城市。
從人類最早最早的村落發展到有了城墻的城市,再到有了美學追求的建筑和園林景觀,都是人類在從生理到心理對美好事物追求的過程。
中國今天的城市已經不再局限在城墻內了,建筑形式也不拘泥于宋代的《營造法式》了,我們的城市也因科技的發展有了光,讓人類的活動范圍和活動時間不受限制了,但是我們解決了夜間的功能需要后如何滿足人類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呢?
中國的城市夜景照明規劃發展時間還相對比較短暫,同時發展的潛力還非常大,在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中,城市夜景照明規劃的發展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我把中國從2000年到2016年的城市規劃發展時間歸納為三個階段,跟我們玩游戲一樣,我把它總結為1.0時代和2.0時代和3.0時代。我們下一個時代,可能是未來要跟大家探討的一個問題。
第一個1.0時代,我把它稱為混沌初開的一個時代。
這個時代主要是從2000年到2008年。這個時代城市的快速發展,照明才逐漸被大家重視起來。對于燈光,老百姓包括政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當時有三方面在做,首先是學院派,學院派的主要有大學院校和設計院為代表。另一個是生產型企業,主要是國際上比較著名的大型生產型外企,飛利浦、GE、歐司朗為主導的一些代表,主要是以賣燈的形式進入,然后再導入工程。
第三個部分是當時比較知名的工程公司。這個階段的照明規劃設計,方案大部分以城市整體規劃為基礎,然后進行照明規劃設計,主要是控制性規劃為主,大量的文字和數據來表達,圖片是少量地進行參考。
照明技術的手段也是受當時燈具技術的發展所限制,所以大部分的城市建筑、照明的色彩,以白光為主,輔助性的黃光進行點綴。燈具大部分是鹵素燈為主,我總結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個是高亮,第二個是單色,第三個是厚重。
為什么是這三個名詞呢?因為當時大家都用鹵素燈比較多,大部分都是大功率投光燈,不然就是250瓦的金鹵燈,400瓦的金鹵燈,甚至還有1000瓦的。
這個時候我們和許東亮老師分別做的這些規劃,都是以建筑的為主,然后再通過城市的整體規劃來進行落地。相對來說這個時候的整體照明規劃投資金額也不會太大,一般都在兩千萬以內,超過兩千萬的項目都是在當時相對比較大的項目。
這是我2007年剛進入照明行業,在天津做的兩個城市規劃性項目。第一個是天津的南京路,是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進行的城市立面改造,包括燈光部分。大家能看到這張圖片上面大部分是以投光為主,金鹵投光燈投亮建筑頂部,然后營造這個城市角度的建筑天際線。剛開始在局部考慮了一些LED輪廓燈,但是那個時候LED燈具還不太穩定,大部分設計師對LED還是持懷疑的觀點。所以當時我們在選擇LED時,使用相對比較成熟的輪廓燈,其他的大家都沒敢用。尤其投光燈、地埋燈都不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