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我原來公司參與過的北京東三環十公里的建筑改造,沒有太大的變動。當時為了迎接十八大,用了半年的時間做改造。總體是把較大建筑,包括大褲衩、國貿三期做局部的改造。最有特色的就是在建筑頂加了一束極窄的光束,在當時好像做到五度角的,五度角光束的投光燈相對比較少。
這個是我主持做的四川宜賓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當時可能是政治原因,沒有完全實施,只實施了一部分。當時叫“山 · 城 · 水”,山是白塔山,城就是宜賓城,水是長江源頭,岷江、金沙江、長江,這三個水。文化性非常好,整體色彩不是特別炫,都是以江的顏色為主。金沙江是黃光為主色調,岷江是藍光,長江一個是深藍,一個是淺藍。
目前階段城市照明規劃設計的特點:
1、項目投資大,基本上城市夜景規劃項目都上億。
2、以城市為單位考慮整體效果。把城市當做大舞臺,實現夜景唱主角。
3、城市建筑為幕布進行夜景故事播放,造成城市夜景的能耗大,保修期過后燈具損壞而導致的光污染比較嚴重。
4、在部分城市的夜景規劃實施中有少量的燈光互動,讓市民更深層次參與到夜景中來。
5、城市夜景規劃設計中,彩色過度,顏色沒有經過合理的設計,致使城市整體花哨,無法體現城市的地域色彩。
中國城市夜景規劃設計的未來是什么?
我總結幾點。
第一點,資本市場進入照明行業的市場比較普遍,很多上市公司進入照明行業,做PPP模式也逐漸有了。有些工程公司,包括廠家,基本上都是做得比較大,都在想辦法上市,不管上主板也好,上新三板也好,都是在往資本市場去走。我感覺整體的設計和工程,包括產品,可能都會被資本市場整合成一家面向用戶,將來小打小鬧可能還不好干了。
第二個是咱們經濟的轉型,旅游經濟為龍頭推動整個城市夜景規劃的設計,新的板塊可能會高速發展。因為中國人逐漸富裕,基本上都往外去旅游,可能大部分的老百姓省內游、國內游歸比較多一些,導致景區、城市的管理者會逐漸重視這一塊。
第三個是以燈光互動為主要的設計手法,讓普通老百姓更多參與燈光,參與藝術,實踐和互動這塊。因為技術不是特別成熟,現在都是小范圍在做。
第四是新的技術肯定會更多地參與到夜景中,我猜想現在比較火的VR虛擬現實,應該會在未來幾年融入到城市夜景中,包括還有一些沒有想到或沒有了解到的新技術。前段時間法蘭克福照明展比較火的OLED,可能也會因為成本的降低進入到照明行業來應用。
以上就是第11期阿拉丁微課實錄的全部內容
長按二維碼
查看往期微課實錄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