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既然我們在講城市,那我們就好好說說城市里面的各種現象。首先,城市對我來說,如果非常簡單地去劃分,它應該是由一個垂直和一個水平兩個方向來構成。垂直城市就是社會分層,我們城市的社會是有層級的,上層、中層、下層,這是一個人的社會構成。城市的水平是講城市由什么樣的載體構成,比如說里面有商業體、住宅、辦公,有各種不同的建筑條件。水平的城市,比如說有城市的核心、觀景長廊、商業綜合體、住宅區。照明做得更多的是水平城市的各種現象。但是為什么要去講垂直城市呢?因為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分層中,是社會分層決定了照明能做成什么樣子,城市照明、城市設計和城市社會學是緊密關聯的。
這是我拍的意大利龐貝的一張照片,這是一個已經死亡的、廢棄的城市,今天被人們挖掘出來,然后重新作為景區對世界開放。
▼

我們的古都開封或洛陽或西安,好像原址還存在,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國很少能見到一個在原址上建設到今天的城市。城市呈現的是一種從誕生到發展到死亡的過程,每個城市都在經歷這樣一個變化,科學能讓一個城市的建筑保留的時間更長。但是,任何一個城市從存在那天開始,就會走向死亡,這是一個鐵打的定律。
▲
這是我在網上找的一張圖片,唐代的長安城。我們可以看到結構非常清晰,城市肌理非常簡單,通過一個里和坊劃成不同的區域,有皇城、宮城、內苑、官衙、居民區、集市。唐代的時候是宵禁,到晚上基本上里坊的坊門一關閉,不允許任何人在大街上行走。這個宵禁一直到宋代以后,在中國城市才逐漸取消。城市有宵禁自然也就不需要照明,所以我們看宋代才有詞作“一夜魚龍舞”。
很多城市都在熱衷于做仿古街區,仿古街區是對歷史的一種模仿,但是這種模仿其實很不徹底,而且做得很假。我們不僅在做工上感覺到這樣,而且這種整齊劃一的風格,缺乏了生活味道,感覺很不適應。有些能繁榮起來,有些很快就衰落。我們到底該怎么去認識到城市的這種新舊更替呢?不可能讓所有的市民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狹小,居住又不方便,個人衛生條件又非常差的居住環境里面。但如果將所有的舊建筑拆遷,或者把房子維修,都是非常高昂的成本。但是又不能不去改造,不能不去改善一些居住條件。

我們發現,有一些三四線城市里面,它的核心區的生存狀態是非常差的,我們怎么去尊重歷史?尊重細節?尊重這個城市文化的根?讓我們的歷史、記憶有傳承?其實這也是我們今天做照明設計面對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