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個讓中國人情感交錯,心理感受異常復雜的地方。
我先表個態,我對香港沒有什么偏見,而且我有很多香港的好朋友,我也帶過幾個香港的工程師,我很喜歡去香港,為什么?因為自由,因為多元的文化碰撞,因為好看的香港電影與連續劇,因為全世界的美食在這塊彈丸之地激烈的競爭著。
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前陣子兩岸三地的新聞焦點是特首選舉,但是幾乎沒有什么懸念,香港特首還是選出了一個跟中央關系比較好的林鄭月娥女士,我問了幾個香港年輕人,出于對威權的反感與叛逆,新特首得不到他們共鳴與支持,這就是吊詭之處,跟中央關系好,香港老百姓沒感覺,老百姓有好感的,中央不喜歡,脫節的民意,固化的階層與看不到希望的年輕人,香港的問題在全球化與中國崛起的大勢中不斷放大著,如何解決,我還在深深的思索中!
現在我只能跟大家說說我了解的香港。

(圖一 少有亮點,主題模糊的2017香港春季燈飾展)
關于2017香港春季燈飾展
第一次來看這個展會,除了規模不大之外,展會的內容讓我有點失望,工作人員說,秋季展不論規模與精彩度都遠遠勝過春季展,這不禁讓我想起做外銷的燈飾行業規律,春天忙著生產,夏天與初秋忙著出貨,到了秋季展的時候已經出貨完了,開始要談明年的訂單,這時候的展會就是慶功與談明年訂單的聚會,你可以看到下一年最新的產品,更可以看到很多外國面孔成群結隊的看產品與按計算器殺價錢,春季展就冷淡多了,工廠忙著生產,客戶在追加訂單,展會還有誰想去呢?除非有新需求,除非去年秋天訂單沒談好,除非去年談的產品不滿意,要找更合適的,不一樣的時間產生不一樣的展會規模,西方圣誕節還是燈飾市場最重要的節點,我覺得未來春季展最好改成一月底或二月初會比較好,但是這個時間又是我們中國人的新年,看來春季展的時間確實讓人很頭痛。
這次的展會,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各種造型的燈絲燈與裝飾燈,而球泡燈,筒燈,燈管與燈帶已經成為光污染了,每到這些展位,我只能加快速度的通過,因為實在太刺眼了,強調多亮多便宜已經不是LED照明的主流了,光環境與光品質會是未來的主流,就像人類從吃的飽階段到吃的好,再進階到吃的健康,照明不就是如此嗎?
首先人類需要在黑夜中能看見光,能在光照的環境下可以從事活動,鎢絲燈泡孕育而生,這是第一階段,后來因為能源節省與保護環境的原因,開始了節能減碳的照明革命,LED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出現,讓人類進入第二個階段,現在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了,我覺得未來LED就是照明主角了,沒有其他光源可以取代LED,OLED只能小打小鬧不足為懼,LED需要來一次革自己的小革命,就是亮得健康,亮得舒服與亮得聰明。
由于LED過去一直強調光效與亮度,讓使用LED燈的人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燈絲燈的橫空出世就是對LED照明革命的抗議,懷念過去的感覺,管它科學不科學,管它散熱好不好處理?我就是要純粹的燈泡,燈絲燈能夠大熱,我想這就是最大的原因吧,因為相比目前的LED照明,它讓人們覺得舒服也不傷害眼睛,我想不科學的LED燈絲熱遲早會退燒,未來的LED如何讓消費者亮的舒服與亮的健康,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
同樣的,智能照明已經被炒了五年了,可惜曲高和寡,如何亮得聰明,我覺得不是強調智能控制的功能,有統計顯示所有的電子產品功能,人類平均只用10%,如何亮得聰明就是智能照明最大的挑戰,功能簡單易懂,跟每個人的習慣有機結合,也許LED智能照明不會是大數據與物聯網的主角,但是大數據與物聯網絕對少不了“亮得聰明”的LED。

(圖二 燈絲燈是今年春季展的唯一亮點,燈絲燈是對追求LED光效與亮度的一次背叛)
我的香港經驗與香港LED:
拜中國大陸LED的崛起,香港也躬逢其盛,我總結香港的LED就是這幾句話:ASM提供設備助力中國LED起飛,普光科技與真明麗對中國LED的啟蒙,晶科電子在內地的發展與香港科技大學和應科院的貢獻。
如果你是做LED的人,不管你是做上游,中游或下游產業,香港ASM這家公司你如果沒聽過,你一定是菜鳥,我在這個行業快20年了,ASM始終是LED行業最耳熟能詳的設備商,永遠保持在最先進的列隊,芯片制程最后的分選,封裝工藝最關鍵的固晶與焊線制程,還有SMT貼片制程,不論是LED或IC半導體,ASM始終永遠保持領先。
我很訝異香港還有這樣的設備制造商,帶著好奇我第一次來到荃灣的ASM工廠,你一定不相信這里可以做出如此尖端的設備,這家公司給我的啟示就是只要有好的機會,加上快速起飛的市場,香港也不一定沒有機會,這家公司估計也是香港理工科畢業生最好的出路吧,可惜香港只有一個ASM,它吸收不了更多的人才,也擴充不了更大的規模。
我的香港經驗還是要回到十四年前,作為學有專精留學日本的三五族半導體材料的人才,香港是我的第一站,可惜香港沒有讓我發揮的余地,我只能選擇去內地發展,雖然當時的內地條件跟香港相比,差距可謂非常巨大,所以我的中國大陸LED經驗,緣起于香港!
香港還是有很多人投資LED產業,貿易商最多,實業家也有,很多內地投資的照明或LED公司在香港上市,香港地產商投資的普光科技是內地早期投資上游的企業,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也培育了大批LED上游人才,真明麗集團老板雖然是臺灣人,但是利用香港資本市場壯大規模,率先將LED用于圣誕燈,讓LED有了一個新的爆發點,真明麗有燈飾與照明產業的黃埔軍校之稱。
晶科電子是產學研的典范,早期的LED制程都是藍寶石正裝芯片,晶科電子利用香港科技大學半導體封裝技術的資源,率先在大陸建立并量產第一條倒裝LED芯片生產線,也獲得了香港與廣州政府的支持,繼續做大做強中游封裝產業,目前晶科的產品已經得到國際與國內品牌廠的認證,產品用于電視背光與手機閃光燈等高端應用,也得到兩岸三地資本的支持,是國內為數不多差異化路線成功的LED廠家。
最后談談香港科技大學與應科院,應科院是學習臺灣工研院的一個香港科研與產業技術轉移機構,在LED行業網羅了海內外很多優秀的人才,是海外人才進入內地發展創業的最佳跳板,香港科技大學是跟大陸最深化合作的大學,也是兩岸三地LED融合創新的最好平臺。

(圖三 香港科技大學深耕內地,佛山香港科技大學LED-FPD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就是最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