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LED金屬基板垂直架構研發趨勢
上傳人:未知 上傳時間: 2007-03-28 瀏覽次數: 196 |
臺灣廠商過去在LED領域,技術多半跟著日本大廠走,金屬基板的技術開發期程,則是各家起跑點差異不大,也是臺灣廠商的機會。在臺灣晶粒廠中,旭明光電(SemiLEDs)已經研發出金屬基板垂直結構的藍光LED,并且量產品發光效率已達60~80lm/W。
該水平已較目前使用傳統Sapphire基板結構所能量產的50lm/W高出許多,未來可望有更多LED大廠導入量產。率先進入量產的旭明光電表示,在一些改善空間已經有方向之下,預估2007年底量產品即可挑戰100lm/W的關卡。
垂直結構金屬基板使亮度有效提升
采用Sapphire為基板的藍光LED雖然是制程主流,但是它不導電,P、N兩極需要放在同一側,才能形成電光轉換,而且導熱又差,對于大尺寸LED來說,電流不易通過并且散熱問題較難解決,因此,LED晶粒廠莫不思考新架構。
大約自2003~2004年起,臺灣LED業界逐漸興起了改為金屬基板且使用垂直結構的技術浪潮,并且有愈來愈多廠商認同,2004年龍頭大廠日亞化(Nichia)發表采用CuW為基板接合的新制程。不過后續發展并不明朗,廠商在市面查訪中,該公司的藍光LED都還是使用Sapphire基板。倒是公司成立于硅谷,但研發、制造和業務都設于臺灣的美商SemiLEDs旭明光電,已經開發出以銅合金為基礎、垂直結構的藍光LED,并在2005年底導入量產。
采用該結構的40 mil 350mA藍光LED最佳封裝,發光效率以工研院實測值已達60~80lm/W,以一般Lumileds的Luxeon公模封裝,發光效率也達50~70lm/W。相較于一般Sapphire為基板的發光效率50lm/W水平,效率已經提升許多。并且在改善已有方向之下,2007年底更以發光效率達100lm/W為目標。該公司目前發光效率水平低于Cree約15%,屆時或許差距能夠有所拉近。旭明光電成立僅有2年,因為公司規模尚有限,現階段以高功率藍光LED的研發制造為主,未來不排除切入四元LED,也有可能跨入目前市場大宗應用領域最廣的低功率LED開發。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