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LED顯示屏逐點校正效果的因素分析(圖)
摘要: 當前,逐點校正已經漸漸成為全彩LED屏中高端項目招標入圍的必備條件。而各大通用控制系統廠商的技術進步和國產專業像素亮度采集設備的出現,也大力推動著逐點校正的產業普及化應用進程。
當前,逐點校正已經漸漸成為全彩LED屏中高端項目招標入圍的必備條件。而各大通用控制系統廠商的技術進步和國產專業像素亮度采集設備的出現,也大力推動著逐點校正的產業普及化應用進程。
逐點校正做為一項大幅度提升顯示質量的技術,無論是廠家還是客戶,其首要的關注點無疑是校正效果。然而,當前逐點校正應用的效果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筆者通過大量的觀察、交流與校正實踐,對逐點校正效果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其出現的原因進行了歸納與分解。
第一章、常見問題
這里所說的逐點校正效果是個廣義的范疇,包括了廠家與客戶所關心的校正后的各種顯示質量問題,而不僅僅是校正前后的均勻度簡單對比。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校正后效果都可能出現哪些問題,羅列如下:
1. 校正后顯示屏亮度下降;
2. 校正后均勻度改善不理想,尤其是校正原始均勻度較好的顯示屏時看不出效果;
3. 校正后區域/箱體出現邊緣亮暗線或亮暗帶,顯示白平衡時出現邊緣亮度差或色差;
4. 校正后顯示屏出現區域/箱體間亮度差;
5. 校正2R1G1B的屏時,紅色校正效果不佳;
6. 校正后顯示屏觀看視角變小,變換視角、偏離校正位置觀看均勻度改善程度下降;
7. 校正后顯示低灰時均勻度惡化;
8. 校正后RGB單色看均勻度良好,顯示白色時有模塊級嚴重色偏;
9. 冷屏狀態采集,當屏體溫升后出現規則條紋、色塊或色偏;
10. 逐點校正后良好的均勻度效果的維持時間
第二章、影響因素
逐點校正的效果都與哪些因素相關?這需要先簡單梳理下逐點校正的原理與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一 注:圖中點劃線左側是顯示屏系統,右側是逐點校正數據采集與運算系統。)
逐點校正正是在這兩大系統的互動中完成的:分別單色點亮LED顯示屏,逐點數據測量/采集系統得到屏上每個燈點的原始亮度/色度數據,并做必要的修正,計算出逐點的校正數據,交給控制系統,由控制系統運用校正數據,實現對屏上每個燈點的實時的精確驅動,完成逐點校正。
連接箭頭線代表聯系與數據交換,兩大系統的互動與數據交換使用虛線箭頭線連接,因為這種連接只是校正過程臨時搭建起的數據傳輸通道,校正完成后即可切斷。
由于只有逐點校正采集系統和它提供的校正數據是原顯示屏系統外部引入的,因此,校正后的瑕疵或不足常常被歸咎于采集設備。但事實上,雖然采集設備的精準穩定是保障逐點校正效果的必要條件和堅實基礎,但校正的過程分為四個環節:原始數據的采集—校正數據的生成—控制系統的數據應用—顯示屏的實現。采集設備參與的只是前兩個環節,影響校正效果的因素還有很多:
除了采集設備的精準穩定外,還有原理方面的,校正策略方面的,環境條件和作業流程方面的,控制系統方面的,還有很多因素來自于顯示屏本身:驅動芯片的固有瑕疵,LED燈的視角,套件與面罩的瑕疵、PCB板的走線、顯示屏散熱的不足甚至電源的負載分配等客觀物理特性都會影響到校正后的效果,而顯示屏校正后效果維持的時間則主要取決于顯示屏的使用狀態和設計。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