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LED顯示屏逐點校正效果的因素分析(圖)
摘要: 當前,逐點校正已經漸漸成為全彩LED屏中高端項目招標入圍的必備條件。而各大通用控制系統廠商的技術進步和國產專業像素亮度采集設備的出現,也大力推動著逐點校正的產業普及化應用進程。
3.4 校正后顯示屏出現區域/箱體間亮度差
由于顯示屏上燈點太多,不可能一次采集完全部數據,只能分區域或分箱體采集。而校正后顯示屏則可能出現采集區域或者箱體之間的亮度差。
這種亮度差的產生源于兩個方面:一是采集設備的穩定性不佳;二是分區域或分箱體采集時環境條件不一致;穩定性不佳是設備問題,導致原始測量數據誤差;而環境條件不一致則是流程設計和環境條件控制的問題。
采用數碼相機校正,穩定性完全沒有保障,對于同樣條件下點亮的顯示屏,采集到的數據卻每次不同,忽高忽低,校正后的箱體間自然會有亮度差。正是因為這種采集設備的缺陷,數碼相機采集方案始終無法解決工廠模式逐箱體校正后箱體間的亮度差問題。
而采用穩定性滿足需求的高精度專業采集設備,依然需要優化流程設計和嚴格控制環境條件的穩定一致,才能避免區域/箱體間的亮度差出現。常見的環境因素包括:
1)控制系統的參數設置變化
2)環境光變化
3)屏體溫度變化
4)電源輸出變化
上述環境條件的變化都會引起顯示屏原始亮度的變化,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就會導致被測物理量本身的不穩定,源頭不穩定,即便是采用高穩高精的采集設備,也無法得到穩定一致的校正結果。也是為保證被測屏亮度處于穩定狀態,逐點校正流程要求在屏體充分老化后進行。
上述環境因素中,最難控制的是屏體的溫度一致。因此工廠常見的有兩種校正流程,一是冷屏校正,即箱體或指定區域從黑屏狀態點亮后立刻測量;二是熱屏校正,即將屏點亮一段時間,讓溫度與亮度都處于一個穩定狀態后再測量。
3.5 校正2R1G1B的屏時,紅色校正效果不佳,遠遜于綠色和藍色
2R1G1B的屏校正的前提是:采集系統能夠識別處理這種像素排布方式,正確輸出數據。在此前提下,出現紅色校正效果不佳的現象,原因在于顯示屏本身及控制系統能力的局限。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